未来的供应链会是怎样?街道上无人车急速飞驰,天空中无人机来来往往,工厂里焊接机器人腾挪翻转,办公室里却悄无一人,原来都在与家人享受着温馨时光……这样一幅美好的场景必定是人人向往的。
但是,这幅场景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人”都在享受,那么人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地消耗物资,被机器人养着,这些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甘心俯首称臣、逆来顺受?科幻片里,机器人对人类大开杀戒,取而代之,成为了未来世界的主宰,这会不会是未来更为真实的场景。甚至有人曾经预测:人类进化的终极形态是智能机器人。已故科学家霍金和“火星人”马斯克也不断地警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要有敬畏之心。
这就好比是一个拔河赛,一边是机器,一边是人。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也具备了进化能力。当机器的进化速度超过人类的进化速度时,前者取代后者也就顺理成章了。更何况,前者的进化是不存在生物限制的。例如,机器可以是各种形态,无穷生命,但人类却逃不过生老病死的限制。这一定不是人类想要的结局!
因此,更为合理的设想是:人类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事实上,历史上人类对技术的限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典型的例子如核技术,它可以用来制造能源,也可以用来制造毁灭人类的武器。再如克隆技术,它可以创造出新的生命、挽救危重的病人,也可以对人类的伦理价值和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的冲击。
任何技术都具备两面性,只有一边最大化地利用其价值,一边最大化地限制其影响,才是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形态。
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将利用人工智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始终都需要被监管。当下是弱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能够被“利用”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此时的“监管”是以管为主,监督为辅,其主要目的是依靠人来处理那些机器所无法解决的高复杂度的例外事件;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能够被利用的程度是现在所无法想象的,那时的“监管”是以监督为主,管理为辅,其主要目的是依靠人来判断机器是否有超出其应用范围的违规事件。
因此,人与机器的关系,将会是“利用”和“监管”两者兼而有之,两者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人必定会牢牢占住金字塔顶端的这个位置。现在如此,未来也必将如此
这让笔者想到了丰田公司提出的“自働化”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自働化”与“自动化”并不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这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动”是中国汉字,“働”则是日本汉字。“自働化”是丰田公司的创造,其意义是具有“人的判断”的“自働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人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做。而这个带人字旁的“自働化”是丰田佐吉饱含智慧的创造,是对人和机器关系的最好的诠释。
以制造业为例,在丰田的生产线上,机器具有高度的自动化,但是自动化并不等于不会遇到问题,不会品。当某个工序遇到问题,机器无法处理,它会自动停下来,安灯立刻亮起,操作员会迅速来到现场解决问题。这里面,机器和人的配合天衣无缝。
以零售业为例,在7-11的店铺里,POS系统可以收集并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生成自动补货单,发往总部进行集中处理。但是,POS系统并不会与顾客进行交流,洞察他们的购买意向,也不会告诉店长最近几天有近百人在附近开会,更不会预测到周边小区水管破裂,生活用水告急……。这些细碎的事情,只有通过督导员、店员、店长的细心收集并维护到POS系统中,我们才能够获得最精准的消费数据用于预测和补货。
以服装业为例,ZARA公司的设计软件中有大量的模板,生产线上有大量自动剪裁机,可以根据时下最流行的元素快速制作出成衣并销往全球各处。但无论是设计软件还是剪裁机,甚至是互联网,都无法让ZARA闭门造车,设计并生产出最受欢迎的服装。相反,为了捕捉时下最流行的元素,ZARA分部在全球各地的“酷猎手”可以出现在大街小巷、时装秀场,感受流行文化,并用摄像头拍摄回传到总部。如果没有他们,再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再聪明的设计软件也如同没有眼睛的老鹰一般一无是处。
在供应链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妄想通过自动化来解决一切问题,只有人和机器的互相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自働化”!
事实上, “自働化”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要素需要指出来,那就是:流程。
流程将“人”和“机器”完美地组合了在了一起。前面所提到的几个例子,每一个例子的背后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流程。它就好比一个粘结剂,将“人”和“机器”粘在一起,粘结剂的好坏决定了“自働化”程度的优劣!
那么,如何做好“自働化”,我们可以分三步来思考:
首先要确定目标,“自働化”是为了什么?不要为了“自动化”而“自働化”,生硬地将人和机器组合在一起。
其次,要了解“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只有充分了解了人能做什么,机器能做什么,两者有什么优势劣势,才有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
最后,设计一个合理的流程将两者“粘合”起来。这个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工智能在进化,人也在变化,粘合剂也会老化过期。因此,流程需要经常检讨,以此确保“自働化”的有效性!
立即支付
4 “拷打”卓越团队
丁俊发
曾任原国家内贸局副局长、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宋华
经济学博士、 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兼任北京现代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南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职。
赵先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中欧供应链和服务创新中心主任
杨达卿
资深媒体人、 现代物流报副总编
施云
畅销书《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作者,高级经济师、工程师,厦门大学MBA,CPSM美国供应管理专业人士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
费致修
可口可乐(中国)装瓶生产控股公司前CEO、国际供应链协会大中华区理事
李强
弘信创业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总裁、 厦门总商会副会长
王孝华
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研究中心创始人和理事长、 中国物流公益联盟创始人
赵绍辉
国内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领域业务专家、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委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 中国物流网络电视台物流专家,生意社特聘专家
上糖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上糖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